首页

SM论坛视频

时间:2025-05-28 21:30:05 作者:AI时政画报|大农业的路子宽又阔 浏览量:37729

  |天天学习|“三夏”时节,多地小麦成熟,大地一片金黄。眼下,全国各地正抢抓农时,由南到北有序推进小麦收割。

  农稳社稷,粮安天下。

  1988年6月,习近平刚到福建宁德担任地委书记,就下乡调研。

  福建素有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之称。在宁德调研过程中,当地稀缺的耕地资源与丰富的山海资源,给习近平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
  彼时,福建的食物总量匮乏、品种单一,甚至每年需从外省大量调入粮食和蔬菜。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,习近平辩证提出:“闽东要想从根本上脱贫致富,就必须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。”

  什么是“大农业”?

  习近平在1992年出版的《摆脱贫困》一书中这样描述:“大农业是朝着多功能、开放式、综合性方向发展的立体农业。它区别于传统的、主要集中在耕地经营的、单一的、平面的小农业。”

  大农业,蕴含着农业大产业协调发展、农业资源要素统筹利用、农业整体功能充分发挥、农业发展方式整体转变等丰富意涵。这意味着要“把农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,发挥总体效益”。

2025年3月11日,福建省福清市海口镇晨光村,菜农种植的西芹喜获丰收。

  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田间考察,参加相关会议并作出重要指示,“大农业”的系统发展思路始终贯穿其间。

  “要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,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、生产体系、经营体系,使现代农业成为重要的产业支撑。”2015年7月,在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,总书记特别强调。

  2018年9月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,听取发展现代化大农业、粮食生产、“三江连通”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情况介绍。总书记强调,“要贯彻新发展理念,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大基地、大企业、大产业”“要加快绿色农业发展,坚持用养结合、综合施策”。

  此后,《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》详细部署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等相关工作;《“十四五”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》提出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,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发展目标;《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明确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的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……

  新观念引领新发展。近年来,各地积极探索实践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新模式,成效日益显现。

  在安徽,濉溪县着力推动小麦全产业链建设,从加快良种培育产业化发展到支持龙头企业快速崛起,再到创建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,以大农业的发展思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,延长农民的增收价值链。

  当地一位种粮大户介绍:“麦种是用公司的,麦子也不愁销路……我去年给公司订单种植了500亩小麦,增收近7万元。”

2025年5月24日,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,农机手驾驶收割机抢收小麦。

  在福建,永安市组织共建金线莲产业研究院,打造新型技术创新平台,突破产业瓶颈,实现金线莲从单一药材价值向食品高附加值的转变,将不起眼的林间小草发展成为价值超亿元的特色产业链。

  “2024年,我在竹林下套种3亩金线莲,做出了13公斤金线莲干品,赚了2万多元。”小小的金线莲在竹农眼中成了宝贝。

  …………

  新气象传递现代化大农业求质求进、换挡升级的信号。

  今年2月初,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再次要求“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”“统筹发展科技农业、绿色农业、质量农业、品牌农业”。

  半个月后,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,明确提出“践行大农业观”。

  现代化大农业,意味着以“大观念”“大视野”打破农业发展中的各种壁垒,统筹兼顾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、方方面面。

  眼下正值春耕时节,放眼广袤大地,田网、渠网、路网交织的高标准农田构成了一幅现代化农业生产画卷。各地立足自身资源禀赋,构建多元化、立体化的农业生产格局正在形成。

  从源于地方实践的理论飞跃,到引领农业大国的战略转变,如今,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已成为进一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、建设农业强国的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。大农业的发展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。

 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

  监 制丨王敬东

  主 编丨李璇

  编 辑丨孙晓媛

  技 术丨毛永丰

  视 觉丨郝凤林

  校 对丨李丹 宋春燕 毛长志 李英卓 任佳

 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

  支 持丨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淬火丨第四集 步调一致向前进

一是加强帮扶合作。以“大手拉小手”形式,推动较大规模公证机构在公证员培训、软硬件建设等方面加强对偏远地区公证机构的扶持,以设置办证点、巡回办证等形式,满足偏远地区群众公证服务需求。探索通过机构合并等方式,调整整合“小散弱”公证机构,形成具有较强服务能力的规模公证机构,实现群众办理公证“就近办”。同时,推动公证服务资源进驻公共法律服务中心(站、室),进一步拓宽人民群众获取公证服务的渠道。二是拓宽执业区域。近年来,我们有序扩大公证执业区域,多数省份已放宽至省级,取得了良好成效。为进一步探索扩大公证执业区域,更好服务区域协同发展,我们支持京津冀、长三角等地区探索更多公证事项一体化办理,推进更多高频公证事项“跨省通办”,方便群众就近选择公证服务。三是强化数字赋能。大力推广“互联网+公证”服务手段,扩大在线申请、在线办理、在线出证适用范围,推广远程视频公证在偏远地区、定点场所应用,让偏远地区群众也能享受到智慧公证服务。

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清单,来了!

4月24日电 4月24日上午,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,发言人朱凤莲就近期两岸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。针对“商务部日前公告自4月20日起对原产于台湾地区的进口聚碳酸酯征收反倾销税”一事,朱凤莲表示,据了解,在案件调查过程中,主管部门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世贸组织规则进行调查,广泛听取了各利害关系方意见,充分保障各方的权利,客观、公平、公正地得出最终调查结论,并决定征收9%至22.4%的反倾销税。

青海省举办第39届青少年科创大赛 冀传承科学家精神

这是谷爱凌时隔一年后,又一次来到云顶滑雪公园。2023年12月初,接受采访说“回家了”的她,坚持带伤出战,并最终在云顶滑雪公园举办的2023-2024赛季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技巧世界杯分站赛中夺冠。现场粉丝的热情,让她感到“非常开心、非常感动”。在她眼中,这里“对我来说是一个福地”。

(文化新纪行)陕西考古的蒲甘“故事”:中外合作讲述丝路文明交流

走进该校训练馆,荣誉墙格外醒目。一侧墙面,装裱了教练斯拉巴力德的一些荣誉证书和学员获奖照片。另一侧墙面都是其培养的优秀学员代表及参加比赛获奖情况。

香港各界为国家成就感到鼓舞 盼为民族复兴贡献己长

2023年,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1.18亿人次,基金支付185.48亿元,比2022年就诊人次增长2.6倍,基金支付增长2.96倍;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1125.48万人次,基金支付1351.26亿元,比2022年跨省直接结算住院就诊人次增长98%,基金支付同比增长77%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